中新經緯1月8日電 (董湘依)我國有近3億農民工,春節日益臨近,讓農民工安“薪”無憂過年是件大事。據中新經緯統計,31省份全部出手整治欠薪,要求在2022年春節前全部清零。
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于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的通知》稱,決定從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節前,以工程建設領域和其他欠薪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在全國范圍對欠薪問題實施集中專項治理。對查實的欠薪問題要在2022年春節前全部辦結。
官方表示,要扎實做好農民工返鄉和節后返崗服務,加強對困難農民工的關愛幫助,深入推進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讓農民工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
31省份出手根治欠薪
據中新經緯統計,近兩個月以來,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廣東、廣西、青海、內蒙古、陜西、江西、江蘇、山西、山東、遼寧、寧夏、重慶、四川、貴州、湖北、浙江、安徽、河北、湖南、吉林、云南、甘肅、海南、福建、西藏、新疆、黑龍江31個省份開展了整治欠薪專項行動,查處、追罰齊發力,確保工資發放落到實處。
北京以工程建設領域和其他欠薪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對欠薪問題實施集中專項治理。全面清查在建工程項目審批管理、工程款(人工費)撥付、資金監管情況,源頭化解欠薪風險。
上海開展根治欠薪攻堅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重點關注政府投資項目和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欠薪隱患。督促分包企業對所招用農民工的工資支付負直接責任,任何單位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為由克扣或拖欠農民工工資,不得將合同應收工程款等經營風險轉嫁給農民工。
內蒙古自治區根治欠薪“百日攻堅”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集中開展重點領域欠薪、保障工資支付制度落實、欠薪線索查處、維權渠道不暢、隱患排查“五個專項治理”。
陜西要求,以工程建設領域和其他欠薪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對欠薪問題實施集中專項整治。要求對查實的欠薪問題要在2022年春節前全部辦結。
江西從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節前組織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全面強化欠薪違法懲戒,用好用足行政、刑事、信用等懲戒手段,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對欠薪特別是惡意欠薪從嚴懲處。
遼寧發文要求,對查實的欠薪問題要在2022年1月30日前全部化解。本次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排查的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為: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設領域、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行業、校外培訓機構、受疫情影響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隱患的其他企業。
川渝兩地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春節前,同步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加大對惡意欠薪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欠薪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用人單位和個人實施聯合懲戒,共同維護川渝兩地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拖欠工資要被失信聯合懲戒!
今年國家對欠薪行為依然保持高壓態勢,強勢懲戒。
《關于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的通知》指出,對欠薪違法行為符合“黑名單”條件的,應列盡列,予以曝光,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失信聯合懲戒,使欠薪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人社部發布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暫行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用人單位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或者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支付工資,逾期未支付的,應將該用人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等有關責任人員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
華南師范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孫中偉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當前基本上不存在企業方主觀、惡意欠薪,主要是因為企業受外部沖擊而突然導致的經營中斷,進而引發欠薪。此外,欠薪群體不僅是低學歷、外地戶籍的農民工,也包括一部分中高學歷的勞動者,欠薪群體覆蓋面更廣。
遭遇欠薪如何維權?
如果遭遇欠薪,勞動者可以通過以下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是撥打統一的投訴舉報與政策咨詢電話12333。勞動者如果遇到欠薪問題,可以登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門戶網站查詢各地的維權電話。北京12333熱線向社會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政策解讀和咨詢服務。
二是可以直接向用工所在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舉報。
三是可以向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申請調解仲裁。如果就是否欠薪及欠薪金額與用人單位存有爭議,勞動者可依法向本企業、企業所在的街鄉、園區或行業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申請調解;調解不成或不愿調解的,可依法向勞動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單位注冊地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勞動者可依法提起訴訟。(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