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2025年全國兩會,科技創新仍是熱詞之一。
“新”潮澎湃、乘勢而上。在創新的賽道上,河北國企向質圖強。
河鋼集團中塞鋼鐵綠色制造“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批,是國家對外科技創新合作最高級別平臺;開灤集團全球首次實現微米級聚甲醛高強絲規模化生產,煤中抽“絲”已成為現實;河北建投集團液態空氣儲能電站圓滿完成并網發電,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河北建投集團液態空氣儲能電站完成并網發電。
2024年,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15%,保持全國省級監管企業第一方陣。省國資委監管企業48項核心成果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全年新增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2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
看行業,多領域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
前不久,作為省內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唐山港京唐港區25#泊位正式對外開放。該泊位引入全球首臺套新一代高效穿越式雙小車岸橋,研發應用國產化碼頭操作系統(GTOS),入選交通運輸部第一批交通強國專項試點,成為河北港口集團智慧化建設的重要成果。
唐山港京唐港區25#泊位,智能平板運輸車正在作業。河北港口集團供圖
隨著5G、北斗導航、激光定位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京唐港區采用了去除駕駛艙的智能平板車,實現了真正的無人駕駛。具備智能算法的碼頭操作系統,統籌調度著各碼頭生產系統,實現看得遠、定得準、算得快、行得穩。
智能化改造助力碼頭減人增效:操作人員減少75%,每萬標箱綜合能耗比國家標準先進值低21.25%,每年可節約成本730萬元。
看創新主體,多方面創新力量互動共生。
兩院院士現場調研,寶馬、奔馳,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等知名企業、研究機構對接交流……為綠色轉型示范區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科技創新產業園正在深度鏈接智力資源。
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科技創新產業園。羅文琛 攝
目前,園區引入“綠色冶金全國重點實驗室”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河北省氫冶金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科創平臺,深度開展低碳冶金、近零碳排電爐煉鋼,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研究和推廣。發揮豐富的工業場景優勢,與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協同創新平臺,培養產教深度融合新業態。
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互為補充又各有側重,推動產學研融通創新。
河北空天控股公司無人機智能巡檢技術落地承德200MW光伏電站。
今年,省國資委將深化與科技、工信、發改、稅務等部門戰略協同,通過政策引導、資源共享、平臺搭建等措施,加大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力度,支持培育一批行業影響力大、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打造高速成長型科技領軍企業。
“我們將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重點抓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生態構建、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工作,力爭取得一批對產業發展具有較強支撐作用的科技創新成果。”省國資委企業管理與安全生產監督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梁森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