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十年來,京津冀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謀求區域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張垣大地發生著深刻變化。
產業“鏈織網”
日前,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汽車零部件年度貢獻獎——鈴軒獎頒獎盛典上,由京西智行張家口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用于生產第四代Ma g n e Ri d e磁流變減震器,斬獲底盤系統金獎,為張家口市汽車產業發展再添濃墨重彩一筆。據了解,京西智行張家口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是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京西集團”)的控股公司。京西集團是一家全球化汽車懸架與制動系統一級供應商,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儲備。借京津冀一體化東風,京西智行在張家口市建廠投產,不僅填補了張家口市汽車產業鏈底盤產品的空白,更成為推動當地產業升級和產業鏈聚集的重要力量。
而京西智行落戶張家口市,正是京津冀一體化產業轉移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張家口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創新這條主線,不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構建‘京津研發、張家口轉化’新模式。”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積極建立協同創新攻關機制,與京津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產學研合作關系,2014年以來累計吸納京津技術合同2190份,技術成交額達236.7億元。
同時,建立區域能源協同聯動機制,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565萬千瓦,穩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投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張北·500千伏世界首個柔性直流輸變線路電網工程,實現綠電輸北京、送雄安。建立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簽署落實京張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張北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基地、京冀算力產業協同發展等合作框架協議,建成數據中心項目30個,投運服務器160萬臺,算力規模達到2.28萬P,榮獲“算力高質量發展先鋒”稱號。建立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協調推進工作機制,京張兩地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榮獲“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與北京共同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合作開展食品安全檢驗檢疫,發展優質雜糧、馬鈴薯等10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成環京蔬菜生產基地23個。
醫療“一體化”
不久前,張家口市心臟病患者李先生來到市第二醫院就診,令他意外的是,醫院的自助掛號平臺上竟然出現了北京專家覃秀川的名字。覃秀川是原北京安貞醫院急危重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擅長心血管急、危重癥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業內享有較高聲譽的專家。在京張醫療合作逐年走深的背景下,今年7月,覃秀川被聘為張家口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每周在第二醫院開展出診、查房、教學等活動,打造“金牌科室”,助力提升醫院醫療技術水平。
覃秀川等北京專家來到“家門口”坐診,是張家口市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加強與北京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推動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向張家口延伸布局,全面打造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的具體實踐之一。
2015年2月,市政府與北京市衛健委、河北省衛健委共同簽署了《京冀張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張家口成為河北省首個與北京簽署醫療合作協議的地區。京張兩地以合作醫院為平臺、掛職專家為紐帶,一體推進醫院管理、診療技術、科研能力、人才建設全方位深入合作。2019年、2022年,三方又先后續簽《進一步深化京冀張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鞏固深化京冀張醫療衛生發展框架協議》,推動醫療合作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延伸拓展。目前,張家口市1家省屬醫院和11家市屬醫院通過辦分院、開設特色門診、建設合作學科等方式,與北京14家知名醫院建立了持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成為了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單位。9年間,全市累計減少進京就診患者149萬余人次,以“醫療破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
隨著京張醫療合作機制不斷穩固,張家口市及周邊地區的患者實現了就近享受北京專家診療服務的愿望。京張醫療合作開展以來,各合作學科累計接診門診269萬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9.3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8.7萬例,門急診人次平均增長69.8%,出院人次平均增長54.9%,手術例數平均增長105.6%。
北京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僅為本地患者帶來福祉,隨著就診人數逐年增多,合作項目持續深化,通過北京專家的技能傳授以及實踐經驗積累,張家口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也實現了新的提升。京張醫療合作開展以來,張家口市合作醫療機構累計申報科研立項276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107篇,醫療學術領域的累累碩果正在持續轉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顯著成效,并通過更為廣泛的交流合作惠及更多患者。
交通“一盤棋”
隨著新雪季的到來,崇禮各大滑雪場迎來了旺季,其中不少雪友選擇乘坐京張高鐵赴崇禮。
來自北京的滑雪發燒友魏先生說:“復興號列車車體整潔、寬敞,座位之間的間隔很大,寬敞且舒適。特別是列車增設了滑雪板存放處,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存取雪板,方便了我們乘車。”
“雪季開板前,我們對所有滑雪場的雪道和內部設施進行提升改造,請專家對雪道進行評審,做好準備迎接各地雪友,下了高鐵,就有公交車到達雪場。”崇禮區廣電旅游和體育局副局長韓曉玉介紹,從游客反饋來看,大家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高漲,僅富龍滑雪場今年滑雪游客的數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5%左右。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張家口市始終把交通一體化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開路先鋒”,在鐵路、公路項目建設上對接北京、對標對表,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全面提升區域交通網絡連接能力,加快融入北京一小時經濟生活圈。截至目前,京張銜接路網接口達到12個,包括鐵路銜接接口4個,公路銜接接口8個。鐵路方面,銜接鐵路線路4條,其中,高速鐵路1條,為京張高鐵;普速鐵路3條,分別為京包線、豐沙線、大秦線,均為國家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公路方面,銜接接口達到8個,均已實現同等級對接。其中,高速公路接口3個,分別為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延崇高速,均與北京市延慶區對接;普通干線公路接口5個,分別為國道G109,在涿鹿縣境內與北京市門頭溝區對接;國道G234(2個接口),在懷來縣境內分別與北京市延慶區、門頭溝區對接;國道G110,在懷來縣境內與北京市延慶區對接;省道S310,在赤城縣境內與北京市延慶區對接。
為進一步提升京張交通通達水平,“十四五”期間,張家口市推進張涿高速與北京市國道G109新線高速連通工程、國道G335京冀界至G112段改建工程,其中張涿高速與北京市國道G109新線高速連通工程已于2023年4月開工建設,力爭早日建成通車,屆時將打通張家口市南部區域進京的又一快速通道;國道G335京冀界至G112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力爭早日開工建設,項目建成通車后將進一步加強我市北部區域與北京市的便捷連通。
頭頂“一片天”
張家口承擔著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重任,近年來,張家口市建立完善聯防聯控政策體系,與周邊區、市簽訂工作方案,推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建立京張跨界生態環境信訪舉報協同處置工作機制,著力提升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區域協同發展水平。
時值候鳥遷徙季,冬季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里,銀白的霜雪覆蓋著蘆葦叢,湖面平靜如鏡,成群的候鳥棲息其中,在湛藍天空和遠處蒼翠群山的映襯下,一幅生態美景躍然眼前。官廳水庫的蛻變,正是京張兩地攜手治理水環境的典型范例。目前,官廳水庫入庫水質達到Ⅲ類,野生植物達到318種,野生鳥類達到192種。在前期攜手共治的基礎上,去年,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了為期三年的《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確保到2025年,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的水源涵養區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張家口市積極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一批項目,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2023年全市15個監測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優良率100%,創歷史最好成績。
大氣污染防治是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圍繞推動空氣質量改善,張家口市堅持減煤、治企、抑塵、控車綜合施策,組建專班隊伍常態化巡查監管,建成大氣環境精準監測分析平臺,與北京建立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機制,開展監測互查、數據共享和聯動執法,及時研判區域大氣變化趨勢,強化管控措施協同,做好空氣質量保障和精準應對。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從2014年的5.09降至2023年的2.62,下降48.5%;細顆粒物(P M2.5)平均濃度從2014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18微克/立方米,下降48.6%。空氣質量主要指標均保持京津冀區域第一。
此外,張家口市積極參與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張承壩上地區造林等生態工程建設,與北京市延慶區和門頭溝區等地建立機制聯合開展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進一步筑牢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