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7日電 (孟湘君)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2021年,大國博弈紛繁激烈,周邊安全局勢日趨復雜,中國面臨多重考驗。通過廣泛深入的外交實踐,中國在五個層面上守正創新,展現了大國風范、大國擔當。
——協助全球抗疫,注入新能量
3200多億只口罩、56億人份檢測試劑、37批醫療專家組……2021年,通過新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人道援助行動,中國源源不斷為全球抗疫輸送能量。
到年底,中國將共向100多國提供及捐贈20億劑新冠疫苗,30國領導人相繼接種。巴西塞拉納大規模接種科興疫苗,小鎮獲新生;匈牙利首開歐盟國綠燈,簽下訂單;有了中國原液,阿聯酋第一款本土疫苗終于誕生……
促進疫苗公平分配,反對“疫苗民族主義”,堅決反對溯源政治化、病毒污名化。正如王毅外長所說,中國的舉動沒有地緣戰略意圖,沒有經濟利益盤算,也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中國身體力行,為全球團結抗疫,做出了重要貢獻。
——運籌大國外交,探索新模式
這一年,中國積極靈活探索大國外交的新范式。中俄迎來睦鄰友好條約簽署20周年,兩國關系再深化。仰望星空,中俄互認了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決心;能源合作,徐大堡、田灣核電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戈壁點兵,俄軍首赴中國腹地參與戰略演習;混合編隊,兩國艦艇穿越津輕海峽,確保水上安全。
“1+1大于2”,有太多理由相信,中俄關系的百煉成金,充分映射了高層外交引領作用的巨大能量。普京總統強調,“中俄關系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是“一種絕對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這一年,中歐關系多次起波瀾。但中國始終相信,中歐兩大文明接觸廣泛,“共識清單”遠超“負面清單”,要“拉手、架橋”,而非“松手、毀橋”。習近平主席兩度主持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一片繁忙,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諾蘇段開工……這一切說明,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挑戰中取得新進展。
這一年,中美關系競合激烈。孟晚舟女士平安歸來,中美聯手打造氣候宣言,“乒乓外交”再續前緣。但“長臂威脅”、“小院高墻”陰影猶在,對華制裁、污名指責接二連三。從攪動臺海到南海撞艇,從新疆人權到香港事務,從新冠溯源到“民主峰會”,從印太戰略到“小圈子”AUKUS,美國新一屆政府廣泛動用“工具箱”,企圖圍堵打壓中國。
美國堅持競大于合的戰略取向,使中美關系在折沖交鋒中曲折發展。面對大洋彼岸,王毅外長以“一個有禮貌的紳士,絕不會把自己的刀叉伸到別人盤子里”引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古訓;安克雷奇對話,楊潔篪主任那句“你們沒有資格……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的“最強反擊”擲地有聲,中國態度鮮明、有力。
管控分歧、減少誤判、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2021年的多次溝通,確定了新時期中美相處的框架性原則。
——深化周邊及區域關系,再上新臺階
對于周邊國家及區域性組織,中國持續深化關系,再上新臺階。2021年,中國與東盟共御風浪30年,雙方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從“黃金十年”走向“鉆石十年”。2022年,十年磨一劍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生效,雙方自貿區迭代至3.0版遠景可期。
這一年,連接亞歐的“一帶一路”建設展現韌性、逆勢增長。雅萬高鐵終點站封頂,站廳內“巴迪克”花紋描出中國匠心;百年游艇靠泊科倫坡碼頭,標志著那里已準備好向全球開放;老撾萬象站,在習近平主席與老撾國家主席通倫的視頻見證下,嶄新的“瀾滄號”動車緩緩駛出。正如馳掣在廣袤大地上的列車一樣,中國歡迎各國搭上開放的“順風車”,共享機遇與紅利。
此外,上海合作組織20周年華誕,朋友圈再擴容,啟動接收伊朗為成員國的程序,吸收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爾為對話伙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個三年擘畫藍圖。《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開啟全球數字治理合作樣板,雙方期盼2022年首屆中阿峰會為合作提質謀新。中拉貿易額佳績連連,2021年前9月同比增長45.5%。中國以種種實際行動,呼應了習主席“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的外交理念。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開拓新局面
“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今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聯合國不是大國俱樂部,也不是富人俱樂部”,如王毅外長所說,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年來,為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體系。
在熱點問題上,中國調停勸和,展現大國擔當。除深度參與伊核問題談判、斡旋緬甸局勢,2021年,中國還以戰略眼光和大國魄力擔起阿富汗局勢的調停人角色,對阿富汗塔利班曉之以情、以理、以義。從毛毯、冬裝到疫苗、糧食,中方實踐“外交為民”理念,支持阿和平重建。
得道多助,“看看世界地圖就知道,中國的朋友遍天下”。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言,目前與華建交的國家已達181個,最新一個,是與臺灣“斷交”的尼加拉瓜。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貢獻新力量
在氣候、經貿等方面,中國也積極參與全球議程,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生物多樣性大會云南召開,中國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出資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聚首格拉斯哥,中國與美國聯合宣布強化氣候行動宣言;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中國與各國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
經濟上,通過穩控疫情,中國積極復產復工,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重要力量;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中國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從博鰲到達沃斯,從服貿會到進博會,“入世”20年的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堅定不移。
為辦好全球最大規模的體育賽事,中國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做足了準備。力排雜音反對冬奧會政治化,起草聯大冬奧休戰協議,克服疫情影響布局國際防控,精細籌備各項競賽服務,接下來,靜待“北京時間”開啟,中國將與各國共襄盛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