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新聞2月13日電 13日,天津市人大代表、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倉建議將圍繞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持續茁壯成長,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魏建倉認為,“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關鍵主體。近年來,我國培育了一大批專特精新中小企業,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發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天津構建實體經濟梯次發展的新格局,需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新主體’跟進躍升,這也是天津扎實推進‘制造業立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為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持續茁壯成長,鍛長板、補短板,魏建倉說,今年,我的建議主要有這幾個部分:開展護苗行動,提供精準對接服務。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定制專屬服務包,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專員機制,開展針對性、訂單式服務。
“為此,我建議由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府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專員隊伍,下沉一線,力爭為每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配備一名服務專員,為每家企業至少解決1項困難。同時,鼓勵各行政區、功能區結合本地實際,創新性地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務實舉措,切實提升企業獲得感。”他說。
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人才智力支持,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借助市區各級院校、行政管理學院,或市場化培訓咨詢機構,對企業高管和核心技術骨干提供包括思想理論、企業管理等課程內容的分期培訓,在開展培訓的同時,增強企業間的橫向交流。開展“專利護航”行動,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從創新到運用的全過程服務,并開辟專利申請的“綠色通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優先參與國家和市級的智能制造專項,在場景建設、重點產品、數字化轉型等項目遴選中,對“小巨人”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給予加分支持。
打通發展瓶頸,促進企業蝶變。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組織實施一批工程化應用驗證項目,促進優質產品在本市的先試首用。推動本地行業龍頭開放資源要素,推動政府采購和國有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并適當降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準入門檻和資質業績要求。探索使用政策性擔保,借助市場機制,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拓寬供應鏈,打通資金鏈,并借助數據和信息等技術手段,幫助企業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魏建倉說:“我認為,無論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還是搶占關鍵技術‘制高點’,以及催生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都將是堪稱‘生力軍’的重要力量。而專精特新領域的競爭,已呈現出百舸爭流的態勢,進退之間往往都是‘半個身位’的差距,須臾的松懈,就可能退出第一方陣。政策舉措的紅利,量身定做的服務,精準對接的破題,都是擦亮天津制造名片,使之成為建設現代化天津的強大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