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北新聞6月8日電 (張帆 張俊琴)“你看,這麥子長勢多好,今年肯定會有好收成。”正在進行田間管理的石家莊鹿泉區寺家莊鎮東營北街村的農戶指著麥田說。而在去年9月,這片農田還是園地。如今,園地變耕地得益于河北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專項行動。
據了解,今年以來,河北省堅決扛起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2月出臺《2022年河北省耕地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全面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行縣、鄉、村三級田長制,實行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充分利用遙感監測、視頻監控、無人機航拍發現等科技手段,及時發現各類違法用地行為,切實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堅守耕地保護紅線。
三級“田長”護農田
“實施‘田長制’后,通過網格員不斷巡查,全縣共發現違法用地12宗,都被第一時間叫停,并及時恢復耕地原貌?!焙颖庇裉锟h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崎L張寶海介紹說。
玉田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近年來,隨著種糧比較效益下滑,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耕地閑置“荒田”、種樹種草“占田”、違規建房“毀田”現象時有發生。
為切實破解“三田”難題,該縣探索建立了“田長制”監管機制??h委書記、縣長任總田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總田長,19位縣領導任縣級田長,實行縣、鄉、村三層,縣田長、鄉鎮田長、鄉鎮網格長、村田長、村網格員五級的“三層五級”農田網格監管機制,并逐級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
目前,玉田縣、鄉、村三級均設立了“田長制”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處理“田長制”日常事務。網格長、村級田長、網格員每周對保護區內責任田至少進行一次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報上級田長,把日常巡查作為自然資源違法問題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重要抓手,切實將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制止在初期、消滅在萌芽,實現基本農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形成從“一人管、大家用”到“大家管、大家用”的新格局。
玉田縣在層層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的同時,還建立耕地保護督察考核和激勵獎懲機制,探索實行“田長+網格員”“鄉(鎮)級田長+執法隊員”“村級田長+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土地承包戶、實際使用人”等模式,將“田長制”落實情況納入對鄉鎮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重要依據。
田長制下,以考核獎懲為導向,帶來了耕地保護方式的轉變。自實行以來,玉田新增違法第一時間發現率大幅度提升。
“‘田長制’實現‘橫到邊、縱到底’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共同責任機制,確保全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庇裉锟h副縣長高義華說。
“建立田長制,就是要確保每一塊耕地都有守護人,從根本上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副處長梁萬表示,今年,河北將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不斷提高耕地保護水平。
“進出平衡”保耕地
三夏在即,走進石家莊鹿泉區寺家莊鎮東營北街村地頭,只見一片金燦燦麥田長勢喜人。
石家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鹿泉分局班子成員李世杰介紹,這8畝麥田,是由園林地變更為耕地的縮影。通俗地說,是以“進出平衡”方式補充的“進”地;“出”地是南繞城高速道路綠化工程占用的耕地。一出一進,做到全區耕地總量不變。
據悉,鹿泉區探索編制的區域耕地年度“進出平衡”方案規定,在耕地轉進的整治過程中,將違規占用耕地的林地、草地、園地等作為重點整治對象,通過清理騰退、強化管護等措施,分類推進整治優化。耕地轉出方面,占用耕地實施國土綠化,相關地塊需納入“進出平衡”方案,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
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用地量大,部分地區耕地“非糧化”現象嚴重,擠占了寶貴的耕地資源。為此,今年起,河北省將實施耕地年度“進出平衡”管理,省級每年對市級耕地“進出平衡”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納入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采取“長牙齒”的措施全力保護耕地。
進出平衡了,如何確保補充耕地的質量,防止出現“占優補差”,使新增耕地閑置撂荒、改作他用?
“構建耕地保護目標逐級分解、責任層層落實機制,實行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確保補充耕地與被占地質量相當?!绷喝f介紹,按照《2022年河北省耕地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今年將全面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格實行“進出平衡”,以縣域為單位,以年度為周期,耕地轉化為林地、園地、草地的,要恢復開墾同等數量的耕地,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嚴防“占優補差”,實現總量平衡。同時,扎實開展“三區三線”劃定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從源頭上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對于存量問題應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搞大規?!斑\動式”恢復,杜絕“一刀切”。
與此同時,今年,河北還將改進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進一步改進和規范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嚴格落實“先補后占”和“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對補充耕地項目立項、實施、驗收、利用全過程進行監督,確保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真實,做到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
數字科技管地塊
保護耕地,除了有田長實地巡查,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制度保障,還有數字科技助力。
在鹿泉區上莊鎮小宋樓村田間,發現一片剛剛恢復的白茬地塊。鹿泉區土地整理中心負責人康軍霞解釋說:“這是通過耕地衛片監督發現的閑置坑塘水面,第一時間督促村里恢復為耕地,沒趕上耕種時節?!?/p>
據了解,從今年起,河北省將探索實施新增非農建設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與補充耕地指標掛鉤,利用土地衛片執法“月清”成果,每月對違法占用耕地所在縣(市、區)補充耕地指標進行凍結。今年一季度,凍結補充耕地指標812畝。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利用高分辨率衛星影像,采用及時、準確和清晰的遙感影像資料來輔助開展衛片執法,劃分風險區域,對全省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上的“非農化”“非糧化”問題進行重點監測,及時發現相關線索。
為堅守耕地紅線,河北將建立自然資源智慧監管指揮平臺,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平臺、視頻監控、手機APP等數字化科技手段,建立一套“互聯網+”全領域實時監測耕地變化的執法模式,實現用地監管、巡查發現和制止違法行為全覆蓋,建立健全以縣(區)政府為責任主體和多部門共同監管長效執法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土地綜合監測監管效能。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管理耕地。”河北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貢志剛表示,河北省開展耕地保護專項行動,實行黨政同責,壓實地方政府責任,逐步確立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新格局,構建了保護、管控、激勵的耕地保護新機制,實現地上田長“實地查”、衛星遙感“天上看”、視頻監控“實時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