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新聞5月28日電(記者 王君妍)近日,天津市發布了《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聚焦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關鍵問題,從制度體系、發展能力、發展平臺、生態環境和保障措施待等五個方面提出19條政策措施。
針對該措施,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正高級經濟師姚曉東接受采訪時表示,該措施為天津在未來一段時期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明確了具體路徑,也是在新時期推進天津經濟高質量,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
姚曉東稱,近年來,天津內外貿市場活躍,2021年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超過8500億元,基本形成服務京津冀、輻射“三北”、聯通國內外的商貿格局。但也應該看到,對標國家內外貿一體化要求,天津在市場準入、制度體系、統籌能力、融合發展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因此,需要加快探索內外貿一體化的工作抓手,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經驗做法,打開促進內外貿提質增效的突破口。”姚曉東表示。
姚曉東稱,實際落實中,要緊扣兩個中心,推進三項突破:
一是緊扣兩個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是天津“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也是國家對天津功能定位的要求。通過優化內外聯通物流通道,提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服務能力,持續開展消費促進活動,建設一批內外貿一體化市場,推動形成區域內外貿輻射集散中心。
二是推進主體融合取得突破。加快培育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主體,鼓勵大型商貿、物流、供應鏈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加快骨干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培育一批內外貿并重的雙循環優質企業。整合優勢資源,組建內外貿企業聯盟,促進“天津制造”抱團出海。
三是推進模式創新取得突破。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本地跨境電商標桿企業,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高能級平臺。擴大跨境電商進口,推動“線下保稅展示+線上掃碼引流”等業務新模式。用足用好國家會展中心資源,強化展會與產業升級、貿易物流、旅游消費協同促進功能。
四是推進營商生態取得突破。用好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開放平臺的制度紅利,推動修訂該市妨礙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市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協同建設內外貿信用體系。完善監管機制,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優化實行內外貿監管部門間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