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11月以來,鐵路部門完成煤炭日均裝車8.77萬車、同比增長3.3%,電煤日均裝車6.25萬車、同比增長2.3%。目前,全國371家鐵路直供電廠存煤可耗天數保持在33天以上。煤炭“公轉鐵”,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運輸保障。
煤炭“公轉鐵”強化能源產業鏈供應。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作為重要的用電能源,國內煤炭發電占總發電量75%。在近日舉行的2025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30余家企業簽約了煤炭中長期合同。認真做好2025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強化資源銜接,鐵路部門進一步深化和煤炭供需企業務實合作,共同打造銜接上下游、覆蓋供應鏈、供需適配、可靠便捷、智慧低碳、降本增效的鐵路現代煤炭物流供應體系。
煤炭“公轉鐵”轉出綠色物流路。鐵路貨運單位能耗是公路貨運的七分之一,污染排放是公路貨運的十三分之一,“公轉鐵”不僅可以增加鐵路貨運量,還可以解決以往粗放式運輸帶來的環保問題,有助于構建綠色物流體系。在大力倡導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鐵路節能低碳、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等顯著優勢更加凸顯,煤炭在鐵路運輸體系中的比例大幅提升,增強了國家綠色運輸、高性價比運輸和進一步優化運輸格局的推動力。
煤炭“公轉鐵”助力企業物流降本增效。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據統計,公路煤炭在運輸過程中,沿路拋灑煤塵損耗一般都在2%—3%,最高達6%。而鐵路運量大、全天候運輸,成本低于公路運輸,可滿足煤炭大批量運輸需求。鐵路網越織越密,鐵路貨運也不斷深化改革,“公轉鐵”已經成為鐵路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公轉鐵”為產品運輸“賦能”,提高貨運效率;另一方面,“公轉鐵”為企業發展“造血”,助力降本增效,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有力支撐。
“公轉鐵”是煤炭物流大勢所趨。“公轉鐵”政策的推出,不僅是國家進一步優化社會生活環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因勢利導、大勢所趨。一列列運煤列車為冬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溫暖,也推動煤炭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確保全國煤炭安全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