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智能化建設應避免“兩張皮”
以智能化建設推動礦山減人、增安、提效,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一。
2015年以來,我國出臺多部文件支持引導智能礦山健康規范發展。同時,礦業企業、科研院校、設備廠商積極開展跨界合作,推進礦山智能化升級改造,取得了積極成效。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礦山智能化仍處于初級階段。礦山生產環境復雜多變,且礦山智能化建設并不是單個系統智能化,而是全面、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智能化,實現較高水平的智能化狀態難度極大。有效降低礦山智能化開發、應用門檻,真正實現從規劃到落地、從技術到應用,依然任重而道遠。
事實上,我國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礦業企業早已積極布局智能礦山。而眾多小型礦山對智能化升級仍存在認知誤區,雖然也意識到智能化能帶來生產效率提升、安全風險降低等好處,但缺乏技術選擇、引進、應用的決心和經驗。現實的情況是,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礦山并沒有完成初級的智能化改造,即使完成,也存在“煙囪式”的系統問題。整體來看,從技術研發到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斷點不少。新技術在落地應用中,“兩張皮”的現象時有發生。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礦山智能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懂技術、懂現場、懂運維的綜合性人才鳳毛麟角。只有將人才培養作為礦山智能化的基礎工程抓好抓實,才能更好地完成智能化技術方案的落地應用。
如此,礦山智能化建設“兩張皮”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