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風電葉片
在地處張家口壩上的張北縣,一座座高聳的風力發電機星羅棋布,巨大的風電葉片隨風旋轉,捕捉風能,產出綠色電力。
那些“巨無霸”似的風電葉片是咋做出來的呢?帶著疑問,4月2日,記者走進位于縣城北的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郎風電”)。
“這里是我們建的新廠區,專門生產長度100米以上的大型風電葉片。舊廠區在那邊,也就3里地吧。”艾郎風電辦公室主任趙勇指著不遠處說,舊廠區于2018年建成,當時主要生產長度50米左右的風電葉片,實現了張北縣風電葉片制造零的突破。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大功率風電機組、大型風電葉片受到市場青睞。艾郎風電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于2023年投資12億元建設了新廠區,推進智能制造和產品升級。今年1月28日,首支百米風電葉片在新廠區下線,標志著張北縣陸上風電葉片制造正式進入“百米級”。
記者近距離觀察一支支“百米級”的“捕風神器”,發現葉片根部直徑將近4米,葉尖不過一張硬紙板的厚度。
“風電葉片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工藝很復雜。”艾郎風電工藝工程師李海峰告訴記者,風電葉片實際上是個懸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葉片越大越容易彎曲,所以要抗彎,但在保證“強壯體格”的同時,還需要控制“體重”。
“經過技術攻關、反復嘗試,我們在108米大型風電葉片制造過程中,通過鈍尾緣、輕量化結構設計,將葉片重量降至最輕。”李海峰補充道。
在生產車間里,兩側分列著巨型“滑梯”式生產線,一眼望不到頭。記者看到,工人們將幾十層玻璃纖維布,從葉根到葉尖依次遞減鋪設在模具上,再灌注樹脂。
“樹脂與玻璃纖維布充分浸潤,發生物理反應,生成接近鋼鐵強度的玻璃鋼。”李海峰說,為生產出質量更穩定的大型風電葉片,他們在新生產線設計中引入一體脫泡灌注工藝,避免樹脂產生氣泡,影響玻璃鋼強度。
“生產大型風電葉片,不是簡單意義上長度的增加,而是有著全新的技術創新升級。”李海峰興奮地表示,目前,該公司已實現風電葉片氣動和結構自主設計,具備生產低風速葉片、輕量化拉擠主梁葉片、碳纖維主梁葉片等產品的能力。
如今在張北縣,集發、儲、輸、用、檢測、制造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初具規模。截至2023年底,全縣新能源總裝機規模1001萬千瓦,新能源企業達到7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