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新聞1月28電(楊子煬) 2021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對此,天津市人大代表、津南區區委副書記、區長鄧光華表示,“天津市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發展走廊上,規劃建設南北向約50公里、東西向約15公里、總面積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徹底改變了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東西并進“攤大餅”式粗放發展路徑,有利于構建津城與濱城“雙城”輝映的新型城市發展格局。完全建成后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將融入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體系,成為環首都東南部生態屏障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鄧光華介紹,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有330平方公里是在津南區,津南區占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總面積的44.8%,是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主戰場。津南區委、區政府深刻認識到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戰略、大布局、大作品。
三年以來,津南區植樹造林超過6萬畝,時至今日,“雛形初現、效果初顯”,隨著辛莊灣、咸水沽灣、雙橋河灣的建成,海河中游地區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明顯增強。
鄧光華表示,在現有的基礎上,津南區將繼續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進一步做好生態屏障的植樹造林,見縫插綠,見空補綠,同時把綠色生態屏障的片區通過林間路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到2035年,津南綠色生態屏障區藍綠空間的占比將達到75%。二是加大管理。目前綠色生態屏障區的綜合生態還是比較脆弱,津南區將按照市區兩級出臺的相關管理規定,進一步把生態屏障養護好,依法管理、有序管理,實現人和生態的和諧共生。三是做好開發利用,探索發“林下經濟”,同時進一步加快“森林碳匯”試點,實現生態場景、生態功能、生態體驗、生態價值的有機統一,真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