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2月17日電 美國《紐約時報》2月12日曾刊文抹黑中國,聲稱援引近期赴武漢的世界衛生組織獨立調查專家的“說法”,結果立即遭多名專家公開駁斥,認為其報道“故意歪曲”“斷章取義”,與事實不符。遭打臉后,《紐約時報》日前不得不以所謂“精簡版問答體”刊發了對其中一名專家的采訪。這名專家不僅在采訪中提到中方提供的信息“幫助極大”,還忍不住對比了中美防疫的大不同。
美國專家:中方信息“幫助極大”
采訪對象、美國動物學家彼得·達薩克也是日前怒懟《紐約時報》報道不實的專家之一。
遭打臉后,《紐約時報》這一回在報道中附了精簡版采訪實錄。達薩克對《紐約時報》說,從世衛專家組到達中國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拿到了全新的數據,比如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商鋪及其供應鏈情況、首批確診病例的密接情況等;專家組還與診斷首批確診病例的醫生會面。
他說,當世衛專家組想要獲取更多信息時,中方科學家們就會著手去找,幾天后就能提供相關分析,讓專家組拿到新的信息,“幫助極大”。
達薩克說,他還了解到中國疾控中心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僅華南海鮮市場一地采樣超過900份。世衛專家組獲取了大量信息。達薩克說,武漢曾為抗疫“封城”76天,“從那以后,他們被批評成所謂疫情的開端,還出現所謂‘武漢病毒’‘中國病毒’的說法,這讓人們感到憤怒和難過。”
有意思的是,達薩克在采訪中說著說著就忍不住對比起自己親身經歷的中美防疫大不同。
他說,在中國,抵達機場后,相關人員會穿戴整齊防護設備登機,將他們從特殊的防疫通道護送出去,直奔酒店、進房間,按規定隔離兩個星期,其間各種垃圾都會封存在黃色袋子里、貼好相應標簽;而回到美國后的經歷“截然不同”,他都沒收到自己需要隔離的通知,也沒人告訴他“應該居家”。
前情提要:《紐約時報》,你真無恥
《紐約時報》12日刊文,聲稱援引近期赴武漢的世衛組織獨立調查專家“說法”,稱中國繼續拒絕公布有關新冠疫情暴發初期的信息,這使他們很難發現重要線索以遏制未來這類疾病暴發。
針對《紐約時報》“抹黑文”,達薩克當時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回懟”說:“這不是我在世衛組織任務中的經歷。作為動物及環境工作組的負責人,我感到中國同行們值得信任,感受到他們的坦率。我們的確獲得了關鍵的新數據,也增加了有關病毒傳播途徑的了解。”
另一名出現在《紐約時報》報道中的世衛專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塞婭·菲舍爾在推特上轉發達薩克的推文說:“這也不是我在流行病學小組的經歷……我們說的話被故意歪曲,這為重要的科學工作蒙上陰影。”她還表示,要建立信任必須要忠于事實。“請停止這種關于‘無法獲得原始數據’的負面說法!”
達薩克在菲舍爾的評論后回復道:“我們花時間向記者解釋了我們在中國長達一個月疲憊工作中的關鍵發現,而我們的同事所說的話卻被斷章取義,用來捏造在我們工作開始前就已設定好的報道,令人失望。《紐約時報》,你真無恥!”
世界衛生組織赴武漢國際專家組成員彼得·達薩克回復同事塞婭·菲舍爾對自己推文的評論,再次駁斥《紐約時報》的報道。
生態健康聯盟中國和東南亞科學與政策顧問、流行病學家休姆·菲爾德在推特上表示:“合作就是相互信任和尊重,如果做不到這些,沒有人愿意與你分享信息。作為研究新發傳染病的科學家,我們迫切需要拋棄政治廢話。”
世衛組織派出的國際專家組于1月14日抵達武漢,與中方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共同開展新冠病毒全球溯源中國部分工作。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2月12日表示,新冠病毒溯源國際專家組已完成全球病毒溯源中國部分的工作,報告的最終詳細版本將于未來幾周內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