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273.056攝氏度!我國實現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大約一個世紀前,人類首次將氦氣液化,開啟了利用液氦進行極低溫制冷的新紀元。隨后,極低溫制冷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大科學裝置、深空探測、材料科學、量子計算等國家安全和戰略高技術領域。然而,用于極低溫制冷的氦元素卻面臨供應短缺。有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氦元素實現極低溫制冷?一直是科學家要著力突破的難題。
1月11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極低溫制冷的重要進展。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以及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鈷基三角晶格磁性晶體中首次發現量子自旋超固態存在的實驗證據。同時,他們利用該晶體材料,通過絕熱去磁獲得了94毫開(零下273.056攝氏度)的極低溫,成功實現無液氦極低溫制冷,并將該效應命名為“自旋超固態巨磁卡效應”。